中职生因中考失利七成觉被忽视
添加时间:2018-03-03 13:32:47
浏览次数: 次
【
大
中
小
】
打印
关闭窗口
昨日,“2010-2011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报告”出炉,中职生因中考失利导致自卑受挫,经常觉得自己被忽视的占到了70.07%,有强烈的被社会认同的需求。据悉,这份报告是全国首个以中职学生为对象的发展状况研究报告。
调查覆盖中职所有年级
历时两年的上海学校德育决策咨询课题“2010-2011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报告”今春正式结题,该课题由上海市教委委托上海教育报刊总社《上海教育》杂志社具体承担。
本课题的研究实现了“三个突破”,即这是首次以中职学生为对象进行的发展状况研究,填补了上海,乃至全国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。
首次形成“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”,提炼出了衡量中职生发展的主要元素,为今后长期研究中职生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横向比较的指标体系。
同时,本次调查也是上海各类学生发展调研中规模最大的一次,调查了本市73所中等职业学校33858名学生,覆盖中职所有年级。本课题研究成果将对更好地摸清当前中职学生的整体特征,更近距离地了解、认识中职“90后”,推动中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90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
调查显示,中职生对所在学校及其就读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不高,缺乏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,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符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就读中职的,中职生对未来将从事的行业已经了解得很清楚、心中有数的也仅占20.04%;中职生虽具有爱国情感,但对如何报效祖国不清晰,理想呈现个性化,经济收入、福利待遇、上升空间成为中职学生择业首先考虑的因素。同时,中职生因中考失利导致自卑受挫,经常觉得自己被忽视的占到了70.07%,有强烈的被社会认同的需求。
课题组还专访了部分企业的负责人,他们普遍认为,中职生员工不比大学生员工差,他们工作稳定,做事比较踏实,动手能力较强,年轻有活力;但眼界还不够开阔,自由成长的时间相对较少。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定位不是很清楚。
他们同时指出,企业更看重的是持续学习的能力而非学历,中职生要具有岗位竞争力需要在绝对优势之外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,如有没有创造力,有没有勇气去承担责任,有没有合作性等。用人单位在选拔中职人才时已从以往的“实用型”逐步转化为“综合素养型”,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格外看重。
成长影响最大的是父母
调查中显示,绝大部分的中职生认识到理想的重要性,六成学生认为理想是人生的导航和动力。但是,调查显示,只有一半学生有自己的理想,而且这些理想主要和自身发展有关,在对中职生的偶像进行分类统计中发现,排列前三位的偶像是:明星、运动员、父母及家人。
在对“你认为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”的调查中显示,对中职生影响最大的人前三位依次是:父母、老师和同伴,且选择父母的比例高达86.01%。
同时,调查还显示,中职生认为父母最关心的前三项依次为身体健康、学业成绩和将来的工作;而中职生希望父母最关心的前三项依次为身体健康、情绪变化和内心想法、兴趣特长。课题组专家研究发现家长对子女情绪变化和内心想法、兴趣特长以及情感问题关注过少,没达到中职生的期望值。
据此,“十二五”期间本市将进一步加大中职德育工作力度,根据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,强调德育工作要与学生的专业学习、技能训练紧密结合,要与社会、行业企业的要求紧密结合,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、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,突出专业性、开放性和实效性。同时,在中职精品德育课程建设、心理健康教育、职业生涯指导、校园文化建设、网络德育、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具体举措。
